《中庸》原是《小戴禮記》中的一篇。作者為孔子后裔子嗣,后經秦代學者修改整理。《中庸》是被宋代學人提到突出地位上來的,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,北宋程顥、程頤極力尊崇《中庸》。南宋朱熹又作《中庸章句》,并把《中庸》和《大學》、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并列稱為“四書”。宋、元以后,《中庸》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,對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。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惡的人的本性。從人性來講,就是人性的本原,人的根本智慧本性。實質上用現代文字表述就是“臨界點”,這就是難以把握的“中庸之道”。子程子曰,「不偏之謂中;不易之謂庸。」中者,天下之正道。庸者,天下之定理。 各位書友要是覺得《中庸》還不錯的話請不要忘記向您QQ群和微信里的朋友推薦哦!